1、“理论贡献”的哲学三问(徐心,清华大学)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是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本讲从“是什么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出发,探讨理论贡献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2、二手数据与计量经济模型(王翀,香港城市大学)
数字化变革带来了海量的观测性数据。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被持续而细致地数字化记录,为信息系统与管理等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在理论研究中,数据分析的目标不仅是验证理论预测和机制,还可以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探索性分析,发现潜在模式,从而反向推动理论的构建与完善。研究的核心在于构建并验证自变量所对应的理论构念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然而,在利用观测型数据构建实证因果证据时,研究者常常面临诸如样本选择偏差、观测误差、模型设定偏误、内生性问题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最新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提供了多种识别策略与严谨的统计推断工具,帮助研究者在非实验条件下尽可能接近实验的因果识别效果。
本工作坊将基于实际研究案例,系统探讨以下议题:
(1)数据获取、清理与描述
(2)理论推演与模型设定
(3)因果识别与识别策略
(4)自然实验与准实验方法
(5)前沿方法与应用趋势
3、验证因果关系: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实验方法(易成,清华大学)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实验方法是少数能够直接验证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本讲将介绍实验的核心概念、流程和有效性设计原则,通过研究实例来理解不同类型实验的优势与劣势。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异质性分析和机制检验来丰富实验研究,以及如何设计系列实验。同时,我们将深入分析如何从实践场景中提炼研究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可验证假设的实验设计。
4、案例研究方法:基本逻辑与关键步骤(李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近年来,案例研究方法在国内管理学和信息系统领域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成为构建管理理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工具。本讲将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什么是案例研究?为什么案例研究对当前国内管理学和信息系统领域的发展极为重要?它的哪些特点是大样本定量研究难以具备的?(2)案例研究具有哪些关键特征?适合用于探讨怎样的研究问题?其基本逻辑是怎样的?(3)案例研究应该如何去做?包括哪些关键步骤?其中一些关键问题(如案例选择、数据分析、理论构建等)的基本逻辑是怎样的?通过本讲,参会者将对案例研究方法的基本逻辑和关键步骤具备较为完整的理解。